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重要理论遵循和科学行动指南。
为深入探究蓝印花布文化的当前状况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7月9日,“AIGC智绘苏韵非遗,青春助力传艺愈心”实践团走进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独特魅力。团队通过系统性学习与沉浸式体验,深入探究蓝印花布技艺的文化内涵,为非遗保护贡献青年力量。
南通蓝印花布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于1997年创建,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博物馆整理收藏明清以来实物及图片资料一万多件,保存了大量优秀的民间制品,出版了《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纹样卷。200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蓝印花布艺术传承基地”。
实践团成员一起参观了各个展厅,学习了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欣赏了众多精美的传统印花图案,同时也了解到吴氏家族蓝印花布技艺传承的艰辛故事。为抢救保护濒临消失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不断研究、整理、创新、收藏,才最终串起了蓝印花布的完整传承链条。直到今天,以吴元新为代表的“元新蓝”团队,仍致力于蓝印花布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承、创新和传播,为蓝印花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着不懈努力。
参观完作品展示区后,队员们来到了宽敞明亮的体验区,工作人员们热情耐心地为大家讲解扎染和拓印的方法与技巧。
最后,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省级非遗传承人、崇川区文联副主席吴灵姝女士。她向我们介绍了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展示了蓝印花布的传统纹样,分享了信息技术在南通蓝印花布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蓝印花布制作在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次南通之行,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以“元新蓝”团队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感受到了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惊叹于江海文化的深厚底蕴。同学们意识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下来,历经风雨,却始终熠熠生辉。新时代青年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宝贵的财富。
(路桥与港航工程中国竞彩网 撰稿:徐晓阳 审核: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