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介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的南京。学校创办于1953年,2001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七十余载办学积淀,学校始终秉持“立足交通、服务交通”的办学宗旨,紧跟江苏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累计为行业和社会培养输送全日制毕业生近10万人,被誉为“交通人才成长”的摇篮。

 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多次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5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入选《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东部地区“产教融合”“服务贡献”“国际合作”三项卓越榜单。学校获江苏省属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次,先后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江苏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省级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主要核心指标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学校占地5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近13.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目前设有汽车工程中国竞彩网、路桥与港航工程中国竞彩网、运输管理中国竞彩网、电子信息工程中国竞彩网、轨道交通中国竞彩网、建筑工程中国竞彩网、人文艺术系、基础教学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马克思主义中国竞彩网、体育部等10个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3000余人。

 70余年的深厚积淀和创新探索,学校硕果累累:国内首个服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的基桩检测培训基地,交通运输部支持的国家级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华东地区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培训中心,全省公路、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资格鉴定中心等。学校培养了1000余名交通土建类企业总工程师、总经理,60%的全省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60%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财务干部、60%的全省汽车4S店高级管理人员均来自我校,为江苏打造交通建设品牌工程、交通服务品牌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交通特色专业集群。学校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达70%,建成紧密对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重组建设交通土建、汽车服务、物流管理、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建筑工程等6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安全管理等多个交通及紧缺专业。学校拥有国家级高职骨干认定专业9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2个,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2个;省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高水平专业群6个,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个。汽车专业群、交通土建专业群、运输管理专业群办学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实施“4+0”“3+2”“3+3”等13个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打通江苏交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建立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江苏交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奖19项。

 深化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引领交通职教创新发展。学校是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和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专门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牵头组建全国智能交通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南京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合体、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江苏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形成“政校行企”集团化办学范式,引领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校先后成立了“江苏交工路桥与港航工程中国竞彩网”“苏舜汽车产业中国竞彩网”“康众物流产业中国竞彩网”等7个产业中国竞彩网,探索实践“双主体”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组建了“一汽奥迪班”“东交智控班”“南京地铁班”等30余个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企业订单班,辐射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学校现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认定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单位3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省级示范职教集团1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产教融合平台3个,省产业中国竞彩网1个,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培育项目1个,江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省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60余项。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及江苏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培训中心、累计与5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近5年,完成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等培训项目800余个,年均培训各类人员超4万人次,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在校生2900余人。

 夯实全方位办学实力,铸就交通人才培养高地。学校实训实习条件先进,建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交通运输厅实训基地10个。获评教育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入选省教学名师5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双创博士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8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省科技副总42人、省产业教授31人,产业导师35人。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学校先后入选省“双师型”教师团队交通运输协作组组长单位、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共建单位。教学资源丰富,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获国家教材建设奖2部、国家和省规划教材30部。获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含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20余项。

 坚持以生为本,实现招生就业进出两旺。学校新生投档线、报到率保持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0%,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就业期待吻合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月收入和就业竞争力指数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建有“天印大讲堂”“交院大舞台”等素质教育平台,实施“一院(系)一品”行业文化、“一人一艺”训练计划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育人品牌,形成“三进三走”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创新实施“8S”素质教育,推进“理想引航、职涯起航、价值导航、标杆领航、解困助航、关爱护航、数字云航、朋辈共航、科创远航”九大育人工程,实现“100%师生参与、贯穿学生在校千日、满足万名学生人人有效发展”的育人素质教育目标。建立“赛教融合”培养机制,构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能力递进的实践训练体系。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各类竞赛年均获奖近300项,获奖级别、数量、含金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近5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7项、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22项、交通运输部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创新创业竞赛参与度位列全省前列,获省级以上奖项97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金奖2项、国赛入围奖1项。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省高等数学、力学等竞赛一等奖近20个。

 深化开放合作发展,拓展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高校合作开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开展“3+1+1”升本升硕项目,为学生搭建起本硕连贯的国际化升学通道。20个专业对标国际标准升级改造,建成近80门国际化课程;现代物流管理、汽车检测技术入选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有5个境外办学项目,与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共建多个境外研修交流基地,联合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面向东盟10国培养中资企业海外本土员工,建有老挝、文莱“中文+技能”培训基地,常态化培训海外员工。入选教育部“中非友谊”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经世学堂”项目、江苏高校“郑和中国竞彩网”、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招收来华留学生500余人,通过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留学生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30余项。获评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A+等次。

 当前,学校正紧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立足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迫切需求,坚持以“党建链”为引领,紧扣“产业链”,聚焦“创新链”,优化“教育链”,强化“人才链”,推动“五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努力建成综合交通特色、产教深度融合、国际有影响力交通运输类一流高职院校,为交通强国和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数据更新至2025年5月)




版权所有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 地址:中国竞彩网: 邮编:211188
备案号苏ICP备10205236号-2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