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弟、学妹,大家好!我是孙浩珲,2017年毕业于路桥与港航工程中国竞彩网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并于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校期间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目前就职于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从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谈到多年的求学、工作经历,自己有几点想法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1.珍惜校园学习的珍贵时光。
大学是我们学习、提升自己的最好时光,真心建议大家热爱专业、钻研专业、学深学透,同时,充分利用大学开放包容的氛围,积极探索、多元发展、开拓眼界,不负韶华,做好“博与专”的融合。
同学间可能会有一种声音,“大学学习的知识走向社会用处不大,无需用心学习”,这是有误解的,大学的学习为我们走向社会填充了最坚实的底色,也是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快速成长的最初动力,请大家相信,校园的学习积淀将为我们在工作中持续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但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学深、学精、学好。
2.初入职场,以专业为背景选择职业为宜。
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大学的专业教育,为我们的职业的发展铺就了鲜明的底色,以自己的专业背景就业,作为专业化的人才,将更加有利于我们职业的起步和发展。
3.努力提升学历,精进专业,提高认识。
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高度,高度改变未来,建议大家有机会努力提升学历,去读本科、读研究生、读博士,提升学历的过程,也是精进知识的过程,更是拓展视野的过程。
4.以问题为导向,踏实务实,保持韧性,积极有为。
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磨砺、有挑战,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发挥主观能动性,聚焦解决问题,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思考的落脚点,想清楚的问题要落实到具体的解决方法上,暂时没有明确答案的,要落实到可积极努力的方向上。压不跨我们的,一定会使我们变得更强,相信只要我们具有足够的韧性,足够的努力,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5.持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是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工作后,面临多样的应用场景,会更加感受到本领恐慌,不断求知学习愿望愈发强烈。我们应紧跟时代脉搏,培养自身复合型的发展能力。以我个人为例,从大处着眼,即是对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交通+等国家战略、前沿科技的发展新动态,应该主动了解,主动思考与自己所在行业的契合点。有同学会说,这些话题与我们日常具体的工作关联度不高,思考总是有些虚,但我认为“位卑未敢忘忧国”,很多事情虽然目前还没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不能不想,这决定着我们的眼界和格局,机会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小处着手,即是从自身具体岗位工作出发,思考如何更好的提升工作的效能。分享当前正在做的2件工作:①身处工程项目建设一线,实现与项目驻地政府各部门的有效有力沟通,对于保障项目建设至关重要,为此自己专门研读了《大国县治》《县乡中国》等社科书籍,以求从整体上更深入的认识许多工作举措的内在逻辑,思考未来如何更好更优的解决问题;②项目管理的安全资料琐碎繁复,重复性的工作耗费巨大的精力,为此自己正在寻求利用数据库、编程等计算机手段,探索解决安全资料管理琐碎繁复的问题,将个人的宝贵时间更多的释放出来,去做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我的体会,持续性的强化学习,表面上是知识丰富、技能的提升,更深层次是思想的赋能,这至关重要。
6.心怀使命,保持热爱,不负未来。
还记得毕业时那句“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劝勉吗?充满着对校园的留恋,我们留恋校园的什么呢?我想,留恋的是校园的青春,是青春的锐气、青春的进取、青春的热情、青春的使命担当。以上的几点分享,真正的源头就来自内心的使命感,愿我们始终满怀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的使命感,坚信日拱一卒,不负唐娟,永远保持热爱。
在交院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成长的重要时期,从家乡一域到多元舞台,为个人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这期间,我的性格由内敛含蓄转向外向开放,能力由单一简单逐渐更加多元综合,其中最大的转变即是,思想从混沌走向觉醒。在成长蜕变的过程中,十分感念大学遇到了一群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感恩他们在我迷茫困顿、艰难上下求索时,为我打开一扇窗,指引努力前行的方向,在取得进步时,鼓励我飞向更美的远方。感恩与交院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