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刘珍,女,汉族,1996年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5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四次学习优秀一等奖、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力学邀请赛国家一等奖、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三届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愿我不平庸
有人说,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学生却有着各自的辉煌。我可以选择平凡,却不可以选择平庸。大学是一个充满才华、学问,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与创新的舞台,我们每一个人就在这个舞台上演绎者自己的角色,既然都已踌躇满志的步入大学,那么我们何不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最好。
因学习不平庸
2015年9月,我进入了南交,开始了三年的大学生活。进入大学之初,负责新生事宜的学长,学姐们对我们这些满怀大志的新生若有所思地道:“大一彷徨,大二逍遥,大三惶恐,毕业遗憾。”看着学长学姐们无奈的表情,当时忐忑不已的我立志不要这样平庸的大学。如今已过去了两年。两年来,在专业学习上,我的成绩加权平均分排名专业第一,综测排名专业第一。各种比赛,各种获奖证书,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扬等等。我不能说完全没有遗憾,但可以坦然地面对当初入学时的自己。
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必定不是一帆风顺。虽不至于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骨。但也可以说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一般没课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图书馆,总是喜欢坐在阳光能够折射到的三楼靠窗沙发那里,尤其是冬天,捧着杯热水,低头看着书籍,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坐在那,累了看看窗外,总有总岁月静好的感觉,有时可以是一整天都在那,从早上9点进去到晚上九点出来。我的室友她们感到很奇怪,总是惊讶地问我,“珍呀,珍呀,你咋能这么爱去图书馆呢?”我的回答貌似使得她们更奇怪了。“图书馆让我感到舒服,是那种去一天跟吃一顿大餐的感觉有点像。”但现在让我回答,我会否定把在图书馆的感受等同于口腹之欲,那满足的仅仅是肉体,而图书馆是全部满足,由内发出的欢乐。至今方能全然体会,那时口口相传的名言,‘我扑在书籍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就是这样的感觉,如此玄妙。
因挑战不平庸
培根说:‘人生最大的错误是担心会不断犯错。’这一点也是有所经历之后,才如此明白。我很喜欢辩论和演讲,大学第一个加入的社团就是辩论与演讲协会,在那里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满满的友情。社团会安排刚进入的新生打辩论赛,其目的是锻炼也是选择出色的辩论选手进行进一步地培养。由于多场比赛的出色表演,我荣幸地被选中进行下一阶段的培养。后来,不断地比赛,赛事越来越大,我们这一群人慢慢的越来越好,闺蜜,哥们,在不经意间全部都有了。一年以后,我们这批人升级成了学长,学姐。一次完美的表演赛,用通俗的话说形容,我们的精英的气质已深入学弟学妹的心。新的一年,适逢南京市辩论赛,对于我们专科来说这是很难得的机会。但是每一年比赛准备阶段都会进行集训,会要求立下军令状,毫不夸张地说像我这样的胖子得掉10斤肉。而且付出未必会有收获,所以参加过的学长们说:“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challenge.”选拔之处,学校当时非常苦恼,该选谁参加呢?考虑了好久,都没想出来,只好让我们自己表态。
原以为的剑拔弩张,却是鸦雀无声。最终只有少数几个人举起了手。经过选拔,最终是由我和另外三名学长一起参加比赛,三个学长都是参加过上一届的,而我是初出牛犊不怕虎,带着我一如既往的挑战精神,往前冲。训练期间无数次想过放弃,“对方可是辩论名校,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在每一次临近奔溃之际,学长总是会继续带着我找对方的点,让我再也没有时间去乱想。最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比赛,而我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直接进入校辩论队,接触更大的比赛。比完赛之后,在我的追问下,我了解了他们退缩的真正原因。几乎都是,缺乏自信,没有挑战的胆量,害怕自己输得很惨。可是输了又如何,赢了又如何,我们热爱,所以努力,所以坚持,所以挑战,这样就好。
因创新不平庸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2015~2016学年,我非常有幸加入了“明德班”,这主要是为创新服务的班级,可以说是“精英荟萃”。我们全班一共32个同学,来自全校不同的专业。
开班第一天,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就斩钉截铁地跟我们说,我们明德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成果,可以是专利,论文等等,大家都知道相比其他,专利是比较有难度的,每个人都在考虑到底该选择什么,老师给了我们几天时间让我们回去考虑。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考虑选择论文还是专利。如果是论文的话,那非常简单,我已经有发表过的论文,再写论文,也是熟门熟路。但回想参加明德班的初衷,本身就是为了学习知识,提升自己,如果选择论文,虽然可以少了很多困难,但是也少了很多成长。鉴于这个原因,我鉴定地选择了做专利。做了决定就需要立刻去实施,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充实。
那个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每天写三个创新的想法,一周总结一次,挑选好的想法定期咨询老师并且拿出想法和大家交流,然后吸取不足再回来修改,反反复复地推敲。经过了三个月的准备,在2016年我上交了我的专利交底书,一种新型雨伞。今年9月我已拿到专利证书。也顺利的以一场演讲结束自己的明德班的课业,为自己在明德班付出的努力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年轻是我唯一拥有权力去编织梦想的时光,我一直坚信我的大学生活不平庸,而且是极有意义的。所有的忙碌,挑战,学习与我而言都是无比快乐的。未来,人生的风帆已经扬起,注定要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那就让我为之奋斗,为之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