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土桩常用于交通、港口、水利、市政建设等工程中,主要用来满足承载力和土地沉降的要求,从而保障工程安全。
近日“淤泥本殇 化殇为桩”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航道废弃疏浚淤泥固化桩。据团队负责人王曦锐介绍,该固化桩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水泥固化桩施工过程中搅拌均匀性差,不可控、冒浆问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易出现水平分层现象和强度分段现象、成桩历时长,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以达到桩身质量均匀性、稳定性和可控性。该团队注重研发、生产、销售新型废弃疏浚淤泥固化桩产品,致力于自主创新新型固化桩。针对我国航道运输工程所产生废弃泥如何处置和应用技术薄弱等关键环节,围绕绿色交通的目标,系统开展一种新型航道废弃疏浚淤泥固化桩技术创新研究,并开展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的面上推广,创新成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负责人王曦锐现场施工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盾构掘进施工和地下连续墙施工等中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浆,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乱排现象,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而且随着我国运输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水路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疏浚泥。由于工程废浆和疏浚泥的含水率极高,属于流态泥范畴,强度几乎为零,无法直接用作工程建设,属于废弃物,如何处置废弃泥是工程界亟需解决的难题。
外海抛泥
废弃疏浚淤泥桩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发明采用了双层沉管震动技术,先拔内管再拔外管的拔管工艺形成固化桩,随后在固化桩顶部通过加压装置施加预应力,在流态泥固化过程中,持续保持并根据龄期调节预应力的大小,形成养护压力,使得固化桩具有较高的强度,以解决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通病,实现桩体均质化及环保等目标,而包裹在桩身周围的土工合成材料可以限制桩身的鼓胀,提高桩体的刚度和承载力。
目前,该项目已投入实际应用,同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完善后争取早日量产,投入到更多的工程和环境污染黑臭水整治项目中使用。作为一名交通人脚踏实地,行循自然,推动绿色交通建设。为此,就读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的项目团队负责人王曦锐,2023年被中国竞彩网授予“道德模范之星”称号。淤泥本殇,化殇为桩,助力绿色交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