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的一天,我正在公交站台值勤喝西北风。学校(应是中国竞彩网了,我总是习惯称学校)周传林副书记电话我:邀请我回浦口老校区看看,因为那边快要拆了。
恍然发现,我已经好些年没到过浦口老校区了。
心底的情结
1994年6月,我毕业离校后,好像只回去过两次:一次是2004年毕业10周年,我们班同学聚会;2005年9月,送侄子去报到。其时,母校——南京交通学校已经晋级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了。侄子好像只在老校区读一年,2006年,就搬到位于江宁大学城的新校区了。2008年,院校整体搬至江宁校区了。
(美轮美奂的江宁新校区)
后来,老校区成为省交通运输厅宣传教育中心。大约10年前了,我们当地交通系统有干部去参加培训。田回来后对我说,你们的学校好偏哦!那是,他读的南师大在南京老城区,羡慕死人。
今年,从刘瑛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们一群退休老师专程去老校区了。听说,老校区要被置换给江北新区改建小学了。
因为疫情,因为不够重视,我迟迟未回老校区。今年9月,周书记再次发出邀请:回老校区看看。
(1993年,浦口校区鸟瞰图)
我知道,再不去,真的就看不到老校区的模样了。我提前告知省厅宣传中心的小王文友。他很惊讶地说:你们的老校区已经拆掉了,里面正在施工,你们进不去了。他说,我拍几张照片给你看看哦!果然,老校区内已是一片废墟,隐约可见挖掘机等机械在施工。还有楼房坚强地挺立着,我分辨不出到底是哪幢楼了?
消逝的校区
9月20日一大早,我和大师兄等3位校友还是依约前往老校区了。我们走长江大桥过江,上午8点多钟,桥上居然不堵。也是,30年了,早已今非昔比,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大桥、多少条隧道呢,车辆早分流了。
过了长江大桥,跟着导航一路向老校区驶去。即将到达老校区了,周边的景物却勾不起我任何记忆了,除了我本身超级路痴,没有方位感,更多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了。比如:道路已经拓宽改造,林立的高楼曾经也没有……
当路经东南大学门口时,我突然想起,一直被我们视为偏僻的江北浦口,一直有许多高校:东南大学浦口校区、南京气象中国竞彩网(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南京机械学校等。毕竟,再偏远,也是省城。像我们溧阳,前些年才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我们都稀罕得不行。
终于驶入老校区了,路边的标志牌上标注的不再是南京交通学校,也非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我们当时的正大校门早已改头换面,心中多少有点失落。
(原学校西大门早已改头换面)
原先负责接待我们的黄枫老师(见到后不知是否面熟?)所在小区因为疫情被封控,出不来了。中国竞彩网安排院办的冯思老师接待我们。小冯老师才30多岁,比我小10多岁,于大师兄更是两代人的年龄差距了。我们只能感慨:时光飞逝,物非人亦非,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母校、对老校区的深厚情感和深切怀念!
中国竞彩网还专门安排退休的孟祥林党委书记(我们就读时任副校长)前往老校区,陪同我们。孟书记已是70多岁高龄,比我们在校时清瘦许多,却精神矍铄!
我在校时,孟校长自然不认识我,现在依然不认识我。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要报出:我是8412的,我是9030的……老校长就知道,我们是校友,我们曾经一起在校园里,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从来不曾忘记,永远不会忘却!
小王文友没有骗我,我们的老校区已经拆得差不多了。3幢宿舍楼依然还在,只是上面标注的6、7、8号楼,其实是原来的8、9、10号楼。原8号楼,条件相对好,我们刚入校时短暂住过,后来就搬到相对简陋的6号楼。而原9、10号楼,是原来的教工家庭住房。我专门跑到9号楼里看看,发现1楼左边居室里的布局和刘瑛老师原先家里一模一样,两室一小厅。小冯老师说,9号楼里各套间面积要比10号楼里的稍微大点。
刘老师说,她家当时好像住在10号楼3单元401室。之所以,这3幢楼能得以保留,是作为厅宣传中心招待所的,也是改造过了,都用铝合金窗户封了阳台。这,多少给我们留了念想。
(此7、8、9号楼非彼7、8、9号楼。谁能想到,此停车场原为唯美的小花园)
3幢楼前就是厅培训中心办公楼、培训楼了,这是后来才建造的。我们在读时,还是小山包呢!
我们站在原8号楼边的篮球场上,望着山下正在如火如荼平整中的空地。这里,曾经是我离校时才开始启用的……
(我们离校实习时启用的山下教学设施)
永恒的记忆
在泰山新村工作的刘斌师兄说,原8号楼边上就是小卖部和小食堂。而另一侧是小花园,下面的梧桐大道通往育才桥,通向南校门,前往东门镇。在校的3年多里,下午放学后,或是周六晚上,周日休息天,我们去东门镇,不知走了多少趟呢!
(通往育才桥的梧桐路,你有走了多少趟?)
东门镇虽是一条老旧的街,但是电影院、理发店、缝纫店、杂货店、小吃店一应俱全。我们会三五结伴,前去购买生活用品,吃点面条之类的改善下伙食。有高年级男生,还会在小饭馆里喝点啤酒之类的。因为我们学校,因为我们,东门老街显得格外热闹而有生机,也是我们校园生活之外的乐趣之一。
再远一点就是泰山新村了,我们从大桥南路下车后,乘“大桥南路至泰山新村”(我们实习时改成216专线车)公交车,再转车,三站到学校正大门,也就是西校门下车。泰山新村街道要比东门镇大,服装店、水果店之类都有。有时,我们会去转转,买件衣服之类的。
正大门与南校门大约成90度角分布。刘同学说,当时接送教职工上下班的校车就走正大门,通向东门西。学校门口的空地上有一片韭菜,每年总会开出成片的白色韭菜花。每次经过,总能引起我的关注:这韭菜长得这么好,为何不割了吃,非要让它们长老开花呢?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个校门口了?
(原学校西大门,照片有点灰了。我们在读时,要漂亮多。)
西校门的北侧西南面,就是汽修班实验室和金工厂,是汽修专业同学的地盘。我不知是否去过?也不清楚生产什么产品?
小花园,是我们心中的唯美,里面有假山、水池、走廊、草坪、樱花等景观,美丽温馨浪漫!饭余课后,我们总会到小花园来散步,赏花,发呆。多少爱美的女生,包括男生,在这里留下多少青春的足迹、欢笑和靓影哦!靠近主干道的一排樱花树,每年春天都会开出婀娜浪漫的粉色花朵。此前,我虽然在课本中读到过樱花,却从未曾亲眼目睹过。
学校在东门镇有教工宿舍。我们去东门镇,有时还能看到体育老师抱着孩子坐在家门口玩耍。记不清何时,我们在那边住过一段时间。也记不清,是从哪个校门去到那边了?
操场就在主干道的西面,主席台紧临主干道,南面有两堵墙,上面印着一代伟人毛泽东题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红色大字。从台阶走上去,墙的南面是黑板报,上面经常刊有我写的文章,当然都是学生会宣传部的同学,用粉笔一笔一画写上去的。
(操场对面是食堂和宿舍楼)
操场正北面是行政楼和教学楼。我们在时的不知哪一年,还在黑板报的北面另外建造了一个小花园,面积比南面的好像要大!毕业前夕,我们在里面的草坪上拍了很多照片。
操场上总是热闹的。刚开学时,新生军训。早晚,总有同学跑步,下午会有男生踢足球……
(热闹的操场)
冬天早上,我们要跑步,是从南校门出去,在东门镇左所后街绕一圈,再从西校门回来。其余,我们每天早上都在操场上做早操。最后一次早操,我还有印象。当时,我们好像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集体做早操了。有同学直后悔,早知是最后一次,就认真点了。还有谁记得,我们当时做的是哪套广播体操吗?还能想起怎么做广播体操吗?
操场南边还有双杠、单杠、秋千、爬杆、沙坑等运动设施。我们女生最喜欢荡秋千了。经常,我也会去撑双杠,慢慢的,也会双手撑着前行了。单杠,基本都是男生玩的,引体向上之类的动作,我从来都不会。
行政楼在操场北面。一楼是医务室,我经常会去找许榴宏医生看眼睛,还有两位女医生,其中孟医生,我任学生会女生部长时,专门邀请她为91级新生作过卫生知识讲座。二楼是图书馆,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借几本书带回家看。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没能回想起图书馆的位置。
教学楼在操场的正北面,一楼楼梯口的橱窗里总会张贴着我的文章。我们好像一直在二楼南面的教室上课。
必须说明的是,学校共有汽修、路桥、财会、运管四个专业,每个专业两个班,唯独我们90级各专业只一个班。3、4楼分别是其他两个年级的,87级校友已经离校实习了。
(教学楼和篮球场)
我们每天基本都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学校中间的主干道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
(主干道,我们每天要走多少趟哦)
实验楼在教学楼的正北面,我们在里面上过计算机课,实习回校做大作业,是在5楼。我经常去的阅览室,就在实验楼2楼,好像从东面的外楼梯上去。除了上课,我课余时间更多是在阅览室度过的。在那里,我见识了此前从不曾见识过的诸多报刊,阅读了多少文章,学到多少知识哦!它对我多年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至今回想起来,内心仍然充满感激!此前,我何曾见识过这么丰富的报刊,阅读过如此多彩的书籍!
篮球场在教工食堂(也是俱乐部)北面,教学楼南面。二楼好像是我们买饭菜的地方。有时我会和班上的男同学打篮球,每天去教室上课都会经过。
依稀记得,学校里还有几张乒乓球台。我从来不曾去打过乒乓球,也是不会。刘同学说,就在教学楼和行政楼之间。我再怎么使劲想,也想不出它们的位置了。
现在想来,我们在校读书时,学校并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学习设施,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有,还有开水房、浴室,在大食堂北面。我们每天,要么早上,要么晚饭时分,都要去打两壶开水,有时更多。还有一个小食堂,不知在哪幢楼的一楼,好像在开水房必经的路边,难得我们也会去打饭,因为6号楼前的大食堂总是排出老远的队伍。
好像我们四年级离校实习那年,山下校区开始启用了,有新的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我基本没有印象。山下的校门,就是后来的东大门。
(山下的东大门,拍摄时绿化尚未完善)
(山下的图书馆)
永远的“985”
日月如梭,岁月沧桑。浦口老校区于我,于多少在此求学的校友们,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因为,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和记忆,有我们的欢乐和美好!她虽然在我们认为的偏远江北浦口,却丝毫不影响我们曾经在那里勤学苦练,从这里奔向四面八方,奔向美好未来!
正如校歌里唱的:“满怀青春的豪情,从大江南北走来年轻的你我,志向高远,奋发攻读,我们要为共和国建设桥梁公路……扬起希望的风帆,从四面八方走来自豪的你我,团结进取,勇于实践,我们要使共和国条条血脉畅通……”
可不,70年来,从学校走出了诸多优秀校友,有在大型路桥、汽车等行业企业担任负责人、行业技术精英,有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他们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兢兢业业于各自的岗位,展现自我风采,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7月的常州校友会上,武进的严师弟骄傲地说:我们的学校是“985”中专。可不,当初,我们的中考分数都是以超出当地重点高中好多分,才能录取,而且转户口,包分配。学校不仅不收学费,每月还给我们发32斤粮票和26元生活费。
尽管我们就读时的浦口老校区已经拆了,面目全非了。但是,在我们心中,她一直都在,一直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985”。
感谢刘阳,每次回校能看到这样一位老同学,心中油然而生亲切感,时光瞬间又将我们拉回到30年前在母校、在浦口老校区,求学逐梦的青葱岁月,年轻真好,学校真美!
(花园式的江宁新校区)
岁月真是神偷,偷走我们许多记忆,却不曾偷走我们心底的美好,一如我们对南京交通学校浦口老校区的依恋不舍,对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江宁新校区的惊艳羡慕!
(成稿于2022年10月6日)
后记:谨以此文献给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将至的70周岁生日!祝福母校越来越好,祝愿我们越来越好!
(张国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溧阳宋团城文化研究会监事,出版有散文集《紫薇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