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

1953 1956 1965 1973 1982 1987 1994 1996 2001 2005 2008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心灵的故地
江苏通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张国芳(运输管理中国竞彩网 9030班)
[浏览次数: 243 ???最后修改时间:2022-10-26 ]

学校成立65周年庆典,本想沾大师兄的光,跟着去凑个热闹,正好去看看儿子。不巧,大师兄有事先去南京办事了。我也不是什么杰出校友,跟着其他单位的校友去有点勉为其难,想想还是不去了。

不想,当天晚上7点多钟,大师兄让我次日代表公司去参加学校的庆典大会。军令如山,我赶紧买了次日早上的动车票。同时,我也是后悔得不行,早知前一天下午就去了,早点还可以约上几个老师同学,说不定还能碰到其他熟识的校友,至少可以陪陪儿子。随后,我便联系南京的梅同学,问他明天是否有空去学校?梅说,他早与人约好,次日要去六合办事。梅说,能有机会回母校转转挺不错啊!我说,搬迁后的校区于我们没有一点记忆,只是名义上的母校而已。加之,曾经我们熟悉的老师大多退休,学校里很少有熟识的人了,母校于我们真的很陌生了。梅说,那倒也是。

10多年前,母校就已升级为高职院校了,校区也从位于江北的浦口搬到了江宁大学城,无论学校档次和校园环境都今非昔比了。作为从母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我们由衷地感到骄傲。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时,我们也去了。一起去的几位师兄都说,现在的新校区于我们完全是陌生的,勾不起一丁点的联想了。在参观图片展览时,当看到有相关老校区的图片,一师兄激动地说,这是操场啊,我们以前总在这里踢足球;这是7号楼,我们的男生宿舍……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母校啊!

交通便捷,次日8点多钟,我已经置身于母校了。大红的气球、醒目的横幅,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一路上,也碰到了几个认识的校友,也就是认识而已!有几个班的校友们来学校举办毕业周年聚会。他们已毕业30多年,50出头的年纪了,多数已是事业有成。后来,听儿子说,侄子他们也来学校了。他们是毕业10周年聚会,正好来学校转转。侄子老、新校区都就读过,所以,这里有他们的许多记忆。他们都才30出头,事业还没多大起色,学校对他们未有太多的关注。

离开会时间尚早,不如先去看看儿子吧!儿子还在埋头睡觉,想着不打扰他了。我还是在校园里转转吧!一批批校友在和校领导们合影。我站在一边看热闹。一师兄一直向我这边招手,以为他在喊别人,也就无动于衷。没想到,却是在喊我。我说,我就不合影了。毕竟我是代替大师兄来的,原本不是什么杰出校友,心里总还是卑微,但还是被拉了上去。这类合影许多时候就是凑个人头。随后,我们都去体育馆参加庆祝大会了。意外的是,我们还被安排在很前排的位置。我后面好像是73,还是74级的校友,都是年近70的老人了。我还在纳闷,这里除了是母校,他们还能找回多少印象和记忆呢?

偌大的会场内,我还真没发现熟识的人,虽然也有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懒得去打招呼了,毕竟他们已经不认识我了。有那么一、两个认识我,那是因为最近几年在学校招生、校园招聘中偶尔碰到才认识的。他们压根不记得,曾经还教过我这样一个学生。高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和中小学大相径庭,除了上课,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少,所以,当时在学校时许多师生就不是很熟悉。

庆祝大会最后的议程是文艺表演。有一个节目是大合唱,表演者是退休老教师。忽然,我发现二排右二很像是刘老师。我问边上低我一级的师弟。他说,他也看不出。然后,我问一在职的老师。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的心立刻兴奋激动了。没等节目表演完,我就跑到舞台后面。我站直了身子,瞪大眼睛望着一个个从舞台上走下来的表演者,生怕一不留神,就忽略了。毕竟,她们都身着同样的服饰,一时会认不出。加之,刘老师不知道我来,可能不会关注到我。终于看到刘老师了,我激动地喊道:“刘老师!”刘老师看到是我,也是激动得不行。

此行回母校,我绝对没有想到,会碰到刘老师,算是意外的惊喜了。中饭,学校请参加演出的退休教师们吃饭。中饭后,我和刘老师就在儿子的宿舍中聊天,谈以前在学校的往事。刘老师说,看到我,就想起以前在学校的许多事,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教书的年代。我们都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梅同学也来了,就一起出去转转了。

此次回母校参加庆典活动,于我相当于工作了。但是,因为儿子在那,并见到了刘老师,这次的母校之行就变得特别亲切了。

一个地方,要么有熟悉的景物,要么有熟悉的人,否则再繁华热闹,我们也只是匆匆过客,不会有太多的留恋和牵挂。后来,我从学校制作的相关校庆美篇中看到,好些毕业聚会的校友们都回浦口老校区了,他们是去寻找曾经的足迹和记忆了,那里才是曾经在那读书的所有校友心灵的故地,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怀啊!

2018年12月3日   

作者简介: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溧阳市宋团城文化研究会监事长;从事新闻、通讯、文学等各类文体写作30年,多有新闻、文学作品发表于部、省、市级报刊,多次在省、市级征文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出版有散文集《紫薇花开》《谁说海棠无香》;常年辅导中小学生作文,并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荣获辅导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