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离开母校58年的老汽校人,到2024年已经整整一个甲子了。回首当年从入校到毕业的三年汽校生活,光亲历校名的变更就有四次,这是一名学生十分罕见的经历,更罕见的是,碰到学校从镇江搬迁到南京的奇遇!大家可以想象在20世纪60年代陆上交通发展的背景。短短三年,起初叫“镇江交通技工学校”,一年不到改为“镇江汽车学校”,66年搬到南京后叫“江苏省汽车学校”,73年才改用“南京交通学校”,这四次更名说明一个问题,学校从技工性质升格为中专性质,是国家在培养人才方向上的变化以及选择城市校址上的布局。陆上交通当时是既缺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使用人才,更缺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人才。这就注定了我们这批学生今后的责任。
为了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汽车驾驶和修理工的后备力量,1964年江苏省交通厅决定在镇江开办交通技工学校。学校是中等技工性质,学制二年,统一寄宿管理,免费食宿学杂费等。校址选在镇江东北方向镇澄线(现今学府路),距市区10公里左右的谏壁镇刘家湾一处镇江造船厂旧址内。
1965年经江苏省交通厅二次更改校名为江苏省镇江汽车学校,升格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制三年,教学目的是培养陆上交通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更新汽车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结构,增加汽车运输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
1966年6月,江苏省交通厅决定将江苏省镇江汽车学校迁入南京浦口区沿江乡冯墙的江苏省南京交通学校内。由于当时“文革”期间,学校处于无政府状态,两校并没有实质性合并,校门上依然是挂着原先的两个校牌,有两套领导班子,派驻两个工宣队,各住各幢宿舍楼,使用两个食堂开伙。
1966年以后两校都没有再招生,并分别于1967年9月、1968年12月和1969年3月学生分配后停办。
建校初期学校领导班子,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王振才、校长由省交通厅汽车局局长李光辉兼任、副校长先后由孙洪文、秦退之、周旭。1966年初王振才病逝,秦退之调至江苏省交通厅援越办公室任职。为加强领导,江苏省交通厅调耿文达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设有组织人事、教务、总务、团支部等机构,童富春为组织人事负责人兼团委书记,王挺度为教务处负责人,廖仁富为总务后勤负责人,顾思文为会计。
学校教学机构分为专业教研组和普通教研组两个组。谢仁武是专业教研组组长,许爱国是普通教研组组长。为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从省属交通企事业单位选调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和丰富专业理论、年富力强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1965年学校又从大专院校引进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南京大学张宗祥、张国玳,厦门大学林光郎等人都是当时引进的。
学校建校初期先后开办汽车驾驶和汽车修理短期培训班,1964年下半年首次正式在全省招生196人。1965年第二次又在全省计划招生200人,而实际招生201人。
镇江谏壁刘家湾学习期间,学校基础设施不建全,硬件简陋,校址的前身是镇江造船厂旧址,它是前苏联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援建项目,苏联专家撤走后停建。除去部分建筑和地块为镇江无线电厂使用而外,剩下的二幢二层楼房和一座毛坯大厂房框架作为学校的主要家当。后江苏省交通厅投拨6万元资金新建1000平米砖木结构宿舍楼,学校在此基础上引水通电,全体师生一边教学,一边参加建校劳动,曾经的当年清晨号响,师生们全体出动,自带面盆,到运河边搬运鹅卵石舖垫教练场地,为1000米长的汽车教练场出力流汗。
软件方面,专业理论教材不全,14门课程中有两门《汽车维护与保养》和《汽车运输管理》都是由顾国祥老师根据江苏省交通厅机务科教材资料改编的讲义。文化老师也不全,语文课就是只有课本,没有老师。实践老师经验十分丰富,但口述表达能力差,有“货”倒不出来。汽车构造只有挂图,没有实物解剖教具,学生感性认识不足。
学校最主要的教学设备是教练车辆,办学初开始只有15辆(有苏式嘎斯51、嘎斯63,美式大道奇、奇姆西、大万国、雪佛莱,日本尼桑等杂牌车型),后来扩大到25辆,后增加的10辆是经秦退之副校长申请从越南学生培训办公室调拨的新解放车,从此学生的学习环境和驾驶训练条件才逐步得以改善。
学校为改善师资力量不足,在向上要不到教师的情况下,副校长周旭提议,从学生中抽选28人分成4个小组,先期专门集中3-6个月时间,强化学习汽车驾驶、汽车保养、汽车修理,其中保养组和修理组集中赴扬州汽车公司保养厂拜师学习,以后这批人毕业被分配到全省各地。
从67年毕业分配到80年代初期,经过10多年时间的奋斗慢慢出现一批技术人才,通过在基层单位摸爬滚打必不可少的实践锻炼,有些毕业生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劳动模范和百万公里安全行车的先进标兵,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汽车运输行业的带头人;国家希望的管理型人才也萌露出相当可观的数量,能把母校学到的知识,用于运输企业的生产、机务、安全管理上,方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着更大的价值,才是我们这代汽校人的担当;当然还有的把自己毕生总结出来的汽车使用和安全驾驶的经验,口授或撰写成书传授给我们自己的学生,让更多的人受益;还有更可喜的是,经过江苏汽校的精神熏陶和知识浇灌,即使跨行业工作,同样也能取得让人惊喜的成长,他们在金融、国家智能电网同样也是佼佼者,不管到哪里都能发光!他们都是我们汽校人的骄傲荣尚!
我们作为一名江苏汽校人从事陆上交通一辈子,一生无悔,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对国家应有的贡献!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校庆即将70周年之际,可以自豪地讲:“母校!我们无愧于您的培养!”我们也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2001年学校第五次更名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升格专科,学科门类更多,交通科技知识更加丰富,希望学弟学妺们能有比我们更大的担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学校还会升格为本科……这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升格越高,责任越大,人才培养对国家的贡献也会越大,这就是我们老汽校人所希望看到的无限愿望!
最后,让我们祝愿母校繁荣昌盛,康泰无疆!
2022年10月21日